造血干细胞是如何取得的(造血干细胞是怎么被发现的)
- 作者: 朱梓昂
- 来源: 投稿
- 2024-12-11
1、造血干细胞是如何取得的
造血干细胞的取得方法:
1. 骨髓抽取
最常见的方法,从患者的髋骨或胸骨中抽取少量的骨髓液。
该程序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骨髓液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
2.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
从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造血干细胞。
患者接受称为“动员”的药物治疗,将造血干细胞从骨髓释放到血液中。
然后,通过一个分离器将造血干细胞从血液中取出。
该程序通常需要几天的时间。
3. 脐带血采集
从新生儿脐带中采集富含造血干细胞的血液。
脐带血通常在分娩时收集,然后保存在脐带血库中。
脐带血移植可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白血病和淋巴瘤。
4. 胎盘血采集
从胎盘中采集富含造血干细胞的血液。
该程序在怀孕后期进行。
胎盘血移植可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胎儿疾病。
过程细节:
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之前,患者通常会接受医学检查,以确保他们健康且适合该程序。
采集程序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进行,通常需要几个小时。
采集后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冷冻保存,以便在需要时进行移植。
2、造血干细胞是怎么被发现的
造血干细胞(HSC)的发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许多不同的研究人员和实验。以下是对其发现的简要回顾:
1906 年:
埃默里·拉斐尔·唐纳德首次提出了“祖细胞”的概念,认为它能够产生身体中的所有血细胞。他称之为“骨髓中的多能前体细胞”。
1956 年:
欧内斯特·麦克库洛克和詹姆斯·蒂尔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的实验,证明了小鼠骨髓中存在造血干细胞。他们将小鼠骨髓细胞移植到被照射过的受体小鼠中,这些小鼠随后产生了新的血细胞。
1961 年:
杰克·弗里斯和詹姆斯·蒂尔进一步表征了 HSC。他们发现 HSC 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所有血细胞类型的能力。
1968 年:
罗伯特·艾伦和道格拉斯·帕克开发了一种使用抗血清分离 HSC 的方法,这使得人们有可能研究纯化的 HSC 群体。
1970 年代:
研究人员开始研究 HSC 的分子特征。他们发现了几个重要的表面标志物,例如 CD34 和 CD133,这些标志物使他们能够区分 HSC 和其他骨髓细胞。
1980 年代: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操纵 HSC 并研究其功能。这导致了对 HSC 干扰素调节、分化和移植免疫学的更深入了解。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学领域的不断进步,关于造血干细胞的知识也在不断增加。今天,HSC 已被用于各种临床治疗,例如干细胞移植,为血液病和免疫缺陷患者提供治愈的机会。
.jpg)
3、造血干细胞是如何造血的
造血干细胞 (HSC) 是存在于骨髓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干细胞。它们是造血系统中所有血细胞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的唯一来源。
造血干细胞造血的过程
造血干细胞经历一系列受多种机制调节的复杂过程以产生各种血细胞:
1. 自我更新:
HSC 能够通过分裂产生相同的 HSC,这对于维持造血干细胞库并确保长期造血至关重要。
自我更新受多种生长因子和转录因子的调节。
2. 增殖:
一些 HSC 进入增殖期,产生数量较多的祖细胞。
增殖受促增殖因子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调节。
3. 分化:
祖细胞逐渐分化为更具体的细胞谱系,例如通用髓系祖细胞 (CMMP) 和通用淋巴祖细胞 (CLP)。
分化涉及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和微环境信号。
4. 成熟:
祖细胞进一步成熟为特定谱系的细胞,例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成熟涉及特定分子标记和功能的获得。
调节机制造血干细胞造血是一个受多种机制调节的复杂过程,包括:
生长因子:例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转录因子:例如 Runx1、GATA2 和 PU.1。
表观遗传修饰:这有助于控制基因表达。
微环境:骨髓基质、血管网络和免疫细胞。
通过这些机制的协调作用,造血干细胞能够连续产生各种血细胞,以维持血液系统的稳态和应对感染或损伤。
4、造血干细胞来源有哪些?
自体来源骨髓移植:从患者自身的骨髓中采集造血干细胞。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从患者自身的外周血中分离造血干细胞。
脐带血移植:从新出生儿的脐带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
异体来源兄弟姐妹移植:从患者的匹配兄弟姐妹中采集造血干细胞。
无关供者移植:从匹配的无关供者中采集造血干细胞。
脐带血库移植:从脐带血库中选择适合患者的脐带血进行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