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造血干细胞特征(人的造血干细胞产生的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
- 作者: 胡温然
- 来源: 投稿
- 2024-12-11
1、人体造血干细胞特征
人体造血干细胞特征
定义:自我更新能力,能维持自身数量。
多能性,能分化为所有类型的血细胞。
形态学:小的,圆形的或椭圆形的细胞。
高核质比。
稀疏的胞质中含有少量线粒体和内质网。
表面标记:
CD34+
CD38
CD45RA
CD133+
CXCR4+
功能特征:
休眠状态:大多数造血干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不进行细胞分裂。
激活:受到适当刺激后,造血干细胞会激活并增殖。
分化:激活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所有类型的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血小板
来源:胚胎期:来自胚囊的内细胞团。
出生后: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少量存在于脐带血和外周血中。
其他特征:
放射敏感性:对辐射非常敏感。
免疫抑制性:不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因此具有免疫抑制能力。
寿命:理论上可以终生自我更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更新能力下降。
临床意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的关键手段。
2、人的造血干细胞产生的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
造血干细胞 (HSC)
未分化 HSC:小而圆,高核质比,染色质致密,核仁明显。
祖细胞普通祖细胞 (CMP):比 HSC 略大,细胞质更丰富,核仁更突出,细胞表层表达 CD33 和 CD34。
巨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祖细胞 (GMP):比 CMP 大,胞质嗜碱性,核仁明显,细胞表层表达 CD34、CD11b 和 CD13。
淋巴细胞祖细胞 (CLP):中等大小,胞质嗜碱性,核仁明显,细胞表层表达 CD34、CD56 和 CD10。
前体细胞粒细胞前体细胞:核仁明显,胞质嗜碱性。包括:
髓系前体细胞 (MyP)
前粒细胞 (Prom)
早幼粒细胞 (Myeloblast)
红系前体细胞:核仁明显,胞质嗜酸性。包括:
红系母细胞 (Erythroblast)
晚幼红系细胞 (Normoblast)
巨核细胞前体细胞:核仁多,胞质嗜酸性,细胞大小和形态可变。包括:
巨核细胞前兆细胞 (Megakaryoblast)
巨核细胞 (Megakaryocyte)
淋巴细胞前体细胞:核仁明显,胞质嗜碱性或嗜酸性。包括:
淋巴母细胞 (Lymphoblast)
幼稚 T 细胞 (ProT)
幼稚 B 细胞 (ProB)
成熟细胞中性粒细胞:核多叶,细胞质嗜中性,胞浆内含有嗜中性颗粒。
嗜酸性粒细胞:核双叶或三叶,细胞质嗜酸性,胞浆内含有嗜酸性颗粒。
嗜碱性粒细胞:核双叶,细胞质嗜碱性,胞浆内含有嗜碱性颗粒。
红细胞:无核,圆形,大小均匀,胞浆嗜酸性。
巨核细胞:多核巨细胞,胞浆嗜酸性,胞浆内含有血小板生成颗粒。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质呈淋巴细胞浆,核圆或肾形。
.jpg)
3、造血干细胞分布在人体的哪些地方
造血干细胞主要分布在人体以下部位:
骨髓:造血干细胞的主要储存库,尤其是髂骨、胸骨、脊椎骨和颅骨中的骨髓。
外周血:少量造血干细胞存在于外周血中,但数量远少于骨髓。
脐带血:脐带血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通常在婴儿出生时收集。
胎盘:胎盘中也含有造血干细胞,但含量较少。
肝脏:在胚胎时期,肝脏是主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后,肝脏仍能产生少量造血干细胞。
脾脏:脾脏含有少量造血干细胞,在某些情况下(如骨髓衰竭)可以被激活用于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