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毛囊干细胞提取(骨片法提取小鼠间充质干细胞)
- 作者: 刘穆心
- 来源: 投稿
- 2024-12-11
1、小鼠毛囊干细胞提取
小鼠毛囊干细胞提取
材料:小鼠
消毒棉签
无菌手术剪刀
无菌镊子
无菌培养皿
含抗生素的培养基
毛囊提取试剂盒
程序:1. 麻醉小鼠:使用异氟烷或戊巴比妥等标准麻醉剂麻醉小鼠。
2. 消毒手术部位:用消毒棉签擦拭小鼠背部,清除毛囊周围的碎屑和细菌。
3. 提取毛囊:
用手术剪刀剪去目标毛囊周围的毛发。
用无菌镊子轻轻抓住毛囊。
沿着毛囊周围的皮下组织切割,释放毛囊。
4. 转移毛囊:
将毛囊转移到无菌培养皿中。
在培养基中洗涤毛囊以去除任何杂质。
使用毛囊提取试剂盒进一步纯化毛囊。
5. 培养:
将提取的毛囊转移到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
将培养皿置于 37°C、5% CO2 的培养箱中培养。
定期更换培养基。
注意事项:
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手术以防止污染。
使用锋利的仪器,以干净利落地提取毛囊。
小心操作,避免损坏毛囊或周围组织。
遵守所有动物护理和使用准则。
2、骨片法提取小鼠间充质干细胞
骨片法提取小鼠间充质干细胞
材料48 周龄的 C57BL/6 小鼠
Dulbecco's 改良 Eagle 培养基(DMEM)
胎牛血清(FBS)
青霉素/链霉素溶液
胶原酶 II
aMEM(含 20% FBS)
细胞计数仪
培养板分离管
方法
1. 小鼠安乐死和无菌解剖:根据机构指南安乐死小鼠,并无菌解剖。取出股骨和胫骨。
2. 骨髓取出:用无菌剪刀剪开骨头两端,然后用 PBS 冲洗出骨髓。
3. 骨片制备:将股骨和胫骨切成碎片,大小约为 1 至 2 毫米。
4. 酶消化:将骨片转移到装有 10 毫升 DMEM 含 10% FBS 和 1% 青霉素/链霉素溶液的分离管中。加入 1 毫克/毫升胶原酶 II 和 0.2 毫克/毫升透明质酸酶。37°C 孵育 1 小时,每 15 分钟涡旋一次。
5. 细胞过滤和离心:将消化后的细胞悬液过滤通过 70 微米细胞过滤器。以 300 x g 离心 10 分钟。
6. 细胞重悬和培养:将沉淀细胞重悬在 aMEM 含 20% FBS 中。接种细胞至培养板中。37°C、5% CO2 孵育。
7. 培养基更换:每 23 天更换培养基。
8. 细胞扩增和分离:培养 710 天后,细胞将增殖并形成集落。可以用胰酶处理并传代细胞。
鉴定提取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以下标记进行鉴定:
CD44+
CD90+
CD105+
CD34
CD45
.jpg)
3、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
材料:小鼠(48 周龄)
无菌手术工具(剪刀、镊子、移液枪、离心机等)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
胎牛血清(FBS)
抗生素(青霉素和链霉素)
胰蛋白酶溶液
骨胶原酶溶液
红细胞裂解缓冲液
培养皿细胞培养基(如 DMEM + 10% FBS + 抗生素)
步骤:1. 移除骨髓
对小鼠实施无菌麻醉。
用剪刀和镊子在两侧的股骨两端切开皮肤。
暴露股骨骨干,并用剪刀小心剪开两端。
用无菌移液枪冲洗骨髓腔,收集在培养皿中。
2. 消化骨髓
在收集的骨髓中加入胰蛋白酶溶液,用移液枪混合。
将细胞悬液孵育 37°C 30 分钟,偶尔振摇以避免细胞沉淀。
用骨胶原酶溶液终止消化过程,孵育 37°C 15 分钟。
3. 过滤和离心
将细胞悬液通过 70μm 细胞滤器进行过滤,除去未消化的骨碎片和其他杂质。
将细胞悬液在 1200 rpm 下离心 10 分钟。
4. 红细胞裂解
移去上清液,重悬细胞于红细胞裂解缓冲液中。
孵育 5 分钟,然后在 1200 rpm 下离心 5 分钟。
5. 洗涤和重悬
移去上清液,用培养基洗涤细胞两次。
每次洗涤后在 1200 rpm 下离心 5 分钟。
将细胞重悬于培养基中。
6. 培养
将细胞接种到培养皿中,密度为 12 x 10^6 个细胞/mL。
在 37°C、5% CO2 培养箱中培养细胞。
每 34 天更换培养基。
鉴定:流式细胞术分析:表面标记物,如 CD29、CD90、CD105
多向分化潜能: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
克隆形成单位纤维母细胞(CFUF)试验:评估克隆形成能力
4、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提取
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提取
材料:SPF小鼠
消毒器材(镊子、剪刀、培养皿、移液枪)
DMEM(含10% FBS和1%抗生素)
胶原酶Ⅰ
红细胞裂解液
PBS培养皿
培养液(DMEM,含10% FBS和1%抗生素)
步骤:1. 麻醉小鼠:用异氟醚麻醉小鼠。
2. 取出脂肪组织:消毒手术区域,沿腹中线切开皮肤,取出腹腔脂肪组织。
3. 细碎脂肪组织:将脂肪组织剪成小块,放入培养皿中。
4. 消化酶消化:加入含胶原酶Ⅰ的DMEM,按比例1:10,在37℃摇床上消化1小时。
5. 消化液过滤:用70微米滤网过滤消化液,除去碎屑和细胞碎片。
6. 离心:将滤液在12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沉淀。
7. 红细胞裂解:加入红细胞裂解液,在室温孵育5分钟,裂解红细胞。
8. 第二次离心:在1200rpm离心5分钟,收集沉淀,即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
9. 重悬细胞:用培养液重悬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x10^6个/mL。
10. 接种细胞:将细胞接种到培养皿中,在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
注意:整个操作过程中遵守无菌技术。
消化时间和酶浓度可能因脂肪组织来源和小鼠品种而异,需要优化。
分离出的ASCs需要进行鉴定,以确认其多向分化潜能和表面标志物表达。